社会

“枫桥经验”在宁夏 |金牌调解员穆连喜的精彩人生

责任编辑: 来源:东方头条时间:2019-07-17 14:38:41 我要评论(0)

人民调解工作被誉为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的“东方之花”,让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离不开这朵“东方之花”,更离不开千千万万奔走在基层一线、遍布城乡的人民调解员。今年53岁的隆德县杨河乡杨河村金牌调解员穆连喜就是其中一位。

7月11日11时05分,记者去杨河乡采访时,正遇见穆连喜(中)和司法助理员、水务工程负责人在村头协商项目事宜。

加强学习增素质 摸清实情解民忧

7月18日,记者在隆德县杨河乡见到穆连喜时,他正和水利工作站站长金塔商议河道治理工作。在这之前,他们在一户村民家中解决了一起复杂纠纷。

穆连喜今年53岁了,2008年任隆德县杨河乡杨河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开始,他就义务做起了“和事佬”,哪儿有矛盾,哪儿就有他的身影。

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常因地基高低、婆媳不和、顽童斗嘴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动手打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穆连喜常说:村民受教育程度有限,思考问题能力不足,但不能因为知识贫乏影响村民发展,不能因为矛盾纠纷影响美丽乡村建设。他认为要想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用法律知识武装头脑非常重要,掌握过硬的调解技能不仅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前提,也是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因此,他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学习《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合同法》《土地法》《婚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增强业务技能,逐渐成为一个化解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

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各种纠纷,穆连喜凭着对乡亲们的一片赤诚,始终秉承“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增进人民调解工作互通、互融、共抓、共管工作模式,提升了村党支部班子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常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找准思路破难题 事无巨细化矛盾

在农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时有发生,不管是村民反映还是当事人找上门,穆连喜都不辞辛苦,深入到当事人家中进行调解,使矛盾得以消除。

2019年2月,杨河乡一淀粉厂两位股东因经营理念不同要分家,股东陈某要撤资,但股东冯某不让撤,二人矛盾加剧,即将走入司法程序。如果打官司,光诉讼费、律师费等就要近百万元,这对二人来说都是损失。冯某找到穆连喜后,他多次跑到淀粉厂和二人家里做工作,不知调解了多少次、磨了多少“嘴皮子”,标的2000多万元的矛盾最终让他给解决了,两位股东虽然分家了,但之前因为此事闹翻的二人重归于好。

“事情办得公道不公道,群众能看到。把一碗水端平了,群众就服你,穆连喜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好多群众都去找他处理矛盾。”杨河乡司法助理员郑永强对穆连喜很佩服。

2019年3月,杨河乡穆沟村马某和弟弟马某某因土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搬到新疆生活的马某某听说土地确权了,回来要他的土地,发现土地已确权到哥哥名下。他听说穆连喜是个办事公道的人,就到穆连喜家里找他。穆连喜二话没说,到马某家中、村上、乡上跑了一趟,最后将土地确权到马某某名下,但仍由马某耕种,帮助红了脸的弟兄俩挽回了亲情。

穆连喜说:“咱农村的纠纷只讲法律是行不通的,要从心理上进行疏导,只要把心理疏导通,啥事都好办。”穆连喜通过情、理、法三者的融合,不但维护了双方的合法利益,也促进了家庭和睦。

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多年来,穆连喜始终坚持“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为民服务精神,当好乡亲们的“和事佬”。无论是在杨河乡小城镇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环境整治、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是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苦户识别、农村低保户确定、教育医疗服务等民生改善项目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纷,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积极主动引导调解,尽量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达到和解。多年的人民调解经验使他认识到,解决群众纠纷需要耐心,更需要不计个人得失的“公心”。

“穆支书,他把我的地占了”“穆支书,他家孩子把我家鸽子偷了”“穆支书,我婆婆让我们两口子离婚去……”农村的矛盾纠纷就是这么琐碎,但是他——群众口中的穆支书,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为民化解纠纷的路上,维护着一方的安定。

有一件纠纷,穆连喜至今难忘。那是2015年的一天,居住在杨河村70多岁的辛老爷子和二儿子闹矛盾,老爷子要搬到小儿子处,但他要把二儿子家的5头牛和6000斤粮食带走,因为牛是他买的两头牛繁殖的。穆连喜得知后,主动到辛老爷子二儿子家,通过拉家常、说道理,把爷俩说得抱头大哭,本来坚持不给牛和粮食的二儿子第二天主动将5头牛和6000斤粮食送到了兄弟家。“这不行,辛老二一家子也要生活,咋能都送给辛老三呢?”考虑到实际情况,穆连喜又找到辛老三,将其中3000斤粮食和两头牛送还给哥哥。

起早贪黑不为利 只为乡亲谋平安

急民所急,忧民所忧,这是穆连喜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名优秀调解员调解生涯的生命线。穆连喜将调解纠纷作为推动民风和谐的有效抓手,除了在掌握事情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劝解引导外,他更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调解纠纷过程中讲亲情、讲友情、讲乡情,“法”与“情”的完美结合使各类矛盾在他的调解下得以化解,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村民上访事件。

也有一些人认为,穆连喜“脑子进水了”,不但没有工资,还做着起早贪黑的活。“早上出去,再也见不到人影子,一打电话,他就是在外面忙,很少在家里吃饭……”穆连喜的爱人这样总结他的生活轨迹,言语中虽然有些不满,但爱人从没有制止,因为她知道,这个面庞黝黑的大汉就是个热心肠,不让他干,那是不可能的。

按照规定,调解完的纠纷,专职调解员上报一条信息补助30元,成案卷的可享受以案定补一件300元,穆连喜如果把自己调解的案件都报上去,一年能领万把块钱补助,但他一分都不拿。“光调解纠纷都忙不过来,根本没有时间报信息做案卷,还是踏踏实实多调解几个纠纷吧……”穆连喜朴实地说。

近年来,穆连喜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动员群众种草养牛、学知识强本领,使村民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发家致富上。同时,他带头践行“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要求,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倡导建起了文化广场,修起了篮球场,鼓励群众农闲之余开展文体活动,使杨河村形成了忙在田间地头、闲在文化广场的良好氛围,村里民风和谐、邻里和睦,成为杨河村的名片。

“一手托两家,办事要公道。”这是穆连喜总结的调解法则。每天,他不是在村部,就是在调解矛盾的路上。10多年来,他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用一颗真心、一份温情,践行人民调解员的职责,将矛盾消灭于萌芽状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为杨河村美丽乡村建设和辖区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曾两次到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记者 马琳 特约摄影记者 祁学斌 文/图)

本期监制丨马哲

宁夏 金牌 枫桥 经验 人生

中华司氏网|司姓网|司氏家谱|司氏文化交流中心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中华司氏网|司姓网|司氏家谱|司氏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中华司氏网|司姓网|司氏家谱|司氏文化交流中心",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华司氏网|司姓网|司氏家谱|司氏文化交流中心或将追究责任。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