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联合国糖尿病日 | 糖尿病竟然也会“传染”?!

责任编辑: 来源:东方头条时间:2019-11-15 00:39:08 我要评论(0)

微信上一则“糖尿病竟然会传染!”的新闻,引发众多网友在朋友圈中转载发布,内容引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成果,称“相比配偶无糖尿病的调查对象,配偶有糖尿病的调查对象具有更高的几率患糖尿病,且这种关联与年龄、教育水平、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和饮酒状态、体力活动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无关。”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配偶之间为何会患同一种疾病?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晨钟表示,“共享”的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和肥胖是引起夫妻双方患同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当一个人的配偶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后,他/她更应该关注自身的血糖状态,积极参加常规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自身可能已经存在的血糖异常。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50岁的吴先生是一名派出所所长,2年前单位体检中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由于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他一直将信将疑,没有太当回事。

可就在近日,吴先生的食量出现明显的增多的情况下,原来肥胖的身材却日益消瘦起来,精神也不太好,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两年前的诊断,来到医院进行治疗,而陪同吴先生一起来的妻子“心血来潮”下也做了次血糖检查,发现已经到了9.2毫摩尔/升,竟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28岁的女儿接下来也被确诊患有糖尿病。这让吴先生极为难过,怀疑是自己传染给了家里人?

李晨钟主任医师介绍,传染性疾病一般是通过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对易感人群进行传播,而糖尿病的“传染性”取决于相似的生活方式,配偶、子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此外,2型糖尿病已被证实具有遗传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比无需家族史者的发病风险高10倍以上,因此,糖尿病的这种家族聚集现象,容易让人误认为糖尿病会互相传染。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预防“传染”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

其实在上文提到的研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在夫妻双方中,平时掌勺的一方更具有“影响力。”简单来说,如果平时是妻子做饭,她患上糖尿病后,会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丈夫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变小,而如果是丈夫患上糖尿病,妻子的烹饪习惯不太会有所改变,导致她自己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增加。

“吴先生就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妻子是江苏人,平时饮食浓油赤酱,导致一家人都比较肥胖,为糖尿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李晨钟表示,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饮食的摄入,不爱运动,久坐导致的腹型肥胖、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睡眠不足等,都容易导致血糖随着体重“步步高升”。”

李晨钟主任建议,若配偶或家族中有多人患糖尿病,一定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运动,此外饮食上建议“地中海饮食”,这是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的糖尿病患者饮食。这种饮食模式建议以海鲜、家禽等白肉为主要蛋白来源,一周吃4-7个鸡蛋,适当喝些葡萄酒,用甜水果代替甜食,主食以粗加工为主,少吃加工类肉制品,烹饪用油以橄榄油为主,多食低脂乳制品。此外每天喝不超过250毫升的咖啡也可能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超六成患者不知自己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测糖化血红蛋白

在最新的一项糖尿病全国调查中,发现有63%的患者是在调查中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知晓率如此低的原因,除对糖尿病本身不了解外,50%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表示是主要原因。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表现,是大家最为熟知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但也不少非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容易被患者所忽视。”李晨钟表示,老年女性出现外阴瘙痒、乏力、视物模糊、手脚麻木刺痛、皮肤反复出现化脓性感染等都是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同时也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表示,自己的血糖时高时低也是导致其忽视血糖控制的原因之一,对此,李晨钟表示,这类患者可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它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据悉,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都建议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对于年龄较轻、病程较短、低血糖发生率低、无并发症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控制在6.5%以下。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单纯采用饮食配合运动的方式仍不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应该及时进行药物控制。

文章来源:39健康网

记 者:王慧明

通 讯 员:陈晓霖

图片来源:千图网

李晨钟

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擅长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甲亢突眼和肥胖症的诊治。

糖尿病 联合国 也会 传染

司氏文化交流中心|司氏网|司姓网|司氏家谱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司氏文化交流中心|司氏网|司姓网|司氏家谱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司氏文化交流中心|司氏网|司姓网|司氏家谱",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司氏文化交流中心|司氏网|司姓网|司氏家谱或将追究责任。

网友点评